重庆旅游二日游重庆旅游简介概况

重庆旅游发展特点2023-09-09Aix XinLe

  编者按:2020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新的一个五年计划就要启动了,为了做好重庆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去年底以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就一些主要问题和相关规划进行了探讨

重庆旅游二日游重庆旅游简介概况

  编者按:2020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新的一个五年计划就要启动了,为了做好重庆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去年底以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就一些主要问题和相关规划进行了探讨。当然这些研究也只是初步的,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甚至还有一些不准确、不深刻、不周全的地方。今发布出来,既是供大家参考,更是听取意见。

  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新时代赋予其新的历史使命,调节旅游供给侧和旅游需求侧之间的矛盾和错位,是重庆旅游业发展不可回避的时代使命。回归初心,围绕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厘清重庆旅游业发展脉络,条分缕析其发展的各种先天及后天优势,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去探求重庆新的旅游发展思路,具有重要价值。

  无论是从供给角度,亦或是从需求角度,旅游资源在整个旅游活动中扮演的角色都举足轻重。于供给,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经营存续的载体;于需求,旅游资源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载体。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涉及国家标准中的8大主类、31种亚类和110个基本类型。其中,自然旅游资源2449个,占旅游资源种类的60.6%,人文旅游资源1593个,占旅游资源种类的39.4%。

  重庆市旅游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张。2010-2018年,重庆市旅游总收入累计达到20179.37亿元,在2018年更是突破四千亿,达到4344.15亿元,占到2018年重庆市GDP总量的21.33%,完全成为重庆市的支柱性产业。

  重庆市旅游服务配套水平不断提升。截止2018年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581个,其中出境旅行社97个,一般旅行社484个,旅行社从业人员总数达9865人;星级饭店总数达197家,其中五星级饭店28家,四星级52家,三星级89家,全部客房总数达24665间,床位数达40140张。

  如今,重庆已形成核心都市圈独特都市旅游资源、渝东北城镇群优质生态旅游资源、渝东南城镇群丰富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以一圈带两群、三大资源片区协同发展格局。立足“一区两群”资源禀赋和发展特点,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重点培育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等文旅品牌,全面创建重庆渝东南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全地域覆盖、全要素整合、全领域互动。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重庆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重大的战略地位。那么,重庆的旅游业发展就应该放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国家大战略部署的背景之下,探索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崭新路径,实现服务全局与本市发展的有机统一。

  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行业和部门,本身就具有产业关联度高,综合带动能力明显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产业的边界更加模糊,各种内部融合和跨界融合的变革如火如荼地开展。旅游业在这一浪潮的推动之下,也愈发显露“跨界融合”之势,旅游与文化、商业、医疗、教育、农业、林业、工业等产业和行业不断融合发展。由此激发各类新兴旅游业态如雨后春笋充满生机,如医疗康养旅游、教育研学旅游、商务会展旅游、农业观光旅游、节庆旅游等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整个旅业中也十分凸显,旅游需求侧与旅游供给侧二者之间的错位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需求方而言,旅游者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旅游模式,他们追求更加新颖、更能打动人心的旅游内容,追求那些超乎平常的旅游体验,旅游者开始用脚投票,依赖门票经济求得生存的传统景区陷入困境。市场竞争的残酷,使得具有敏锐市场嗅觉的供给者才得以生存。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如何更好地让位于市场,发挥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力量,助推和倒逼旅游供给侧结构性变革,需要把握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这是“人民为中心”的时代,这是“个体崛起”的时代。传统的旅游企业,力求以同质化旅游产品压缩成本,追求高市场占有率。而如今,在个体崛起的时代,旅业,正在产生从为数较少的主流产品和市场向数量众多的狭窄市场转移的现象和趋势。以往被人们忽略的长尾市场、小众市场,正在迅猛崛起。因此,更加精确的市场细分和定位,更加适宜的细分市场选择,更加准确的市场产品投放显得尤为重要。

  早在2009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发布的《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2009年至今,文化和旅游之间的融合模式也在不断升级迭代。从两大产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到两类产品的嵌入融合,再到文化以符号化的方式无孔不入地渗入到旅游的方方面面,二者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割舍的现状。

  “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了,没有针对性的旅游营销推广和宣传,再好的旅游资源也只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重庆旅游要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做好宣传和推介工作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点在于:一是推什么。精准定位核心旅游资源,树立自己独一无二的旅游品牌;二是怎么推。技术革新日新月异,时代大潮滚滚向前,很多传统的宣传和推介手段已经被时代淘汰,如何借助新兴技术,抓住潜在旅游者的痒点,进行精准化的定位营销,值得每一位旅游从业者深思。

  重庆特殊的地势条件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将其区分较为明显的三大区域板块——主城为主的都市区域、渝东北为主的大三峡区域、渝东南为主的大武陵山区域。其中,都市区拥有高辨识度都市旅游资源、巴渝文化资源,大三峡拥有丰富历史人文资源、世界级自然资源,大武陵拥有全国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三区各有所长,标识明显,应强化自身区域特色的彰显,树立独一无二的旅游形象和旅游品牌。

  历史和时间证明,“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同样重要。但是,在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也应树立好边界意识,充分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让位市场,回归常态。

  大数据时代,旅游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强化智慧旅游服务理念重庆旅游二日游,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和设备,充分准确及时感知和使用各类旅游信息,促进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体验的智能化,有利于促进旅游业态朝着综合性和融合性方面转型提升,迎合了旅游市场需求,是把旅游业建设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化服务业的有力抓手。

  新时代下社会基本矛盾发生转变,旅游者对于旅游供给的需求亦发生转变,高品质高质量的旅游供给成为时代呼声。重庆旅游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全面唱响“山水之城·美丽之地”,让八方游客在重庆“行千里·致广大”。

  发展重心转向“国际化”重庆旅游二日游,着力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持续提升美丽山水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世界温泉之都、国际乡村旅游示范区五大旅游品牌。

  打好三峡、山城、温泉、人文、乡村旅游“五张牌”,重庆更精彩。三峡旅游可以说是重庆国际旅游的起点,是改革开放后推向世界的首批景区,有着千年历史的诗画走廊,无数文人墨客赋予其新意,有美景亦有人文;山城旅游拥有得天独厚的立体景观资源,在全世界也是极其罕见的,山城都市旅游每年为全市贡献了超过50%的旅游收入和游客接待量;人文牌,则是提升重庆整体城市气质的关键之举,重庆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其文化气质,打造出让市场接受的文化产品,有助于形成文化向心力,推进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打造进程;川东褶皱带独有的地势条件,赋予了重庆丰富的地热资源,广阔的农村腹地,也为重庆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资源。打好这“五张牌”,“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重庆才能走出新高度重庆旅游简介概况。

  调节旅游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的矛盾,推进重庆旅游业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完善体制机制,让市场的回归市场,政府的回归政府;鼓励激励创新创业,丰富旅游产品的供给,深挖产品文化内涵,体现差异化和特色化,提升产品附加值;推进业态的整合融合,打造典型旅游综合体。

  推进业态创新,拓展旅游与行业或领域的融合。旅游+文化,以旅游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既有诗又有远方;旅游+新型工业化,鼓励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旅游,激活新业态;旅游+现代化农业,推动现代农业庄园发展,发展田园体验观光,促进农业综合发展,提升农业附加值;旅游+城镇化,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建设一批大中型功能区,惠及市民,服务游客;旅游+科技,建设旅游大数据平台,推动旅游与公安、交通、统计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

  引导各行各业积极融入,各部门共抓共管,全民共建共享,充分利用旅游目的地所有可利用的旅游吸引物,为旅游者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旅游体验,满足旅游者全方位的旅游需求。在目的地要素利用过程中,既考虑旅游者需求,也应注重目的地居民的诉求,服务游客,惠及市民,共建共享。深入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重视旅游产业的战略价值和体系依托。

  提升重庆整体城市气质,深挖巴渝文化内涵。保护和利用好现存的历史文化基因,留住彰显重庆特有地域环境和文化脉络的建筑设施,加快推进相关修缮和改造工作,启动相关文物保护项目,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设施的配套工作。鼓励激励文化创新创业,重视高质量文创产品的研发,提升整体城市品位和人文内涵。

  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形成以三峡旅游、山城旅游、温泉旅游、人文旅游和乡村旅游五大品牌为龙头,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旅游产品体系;结合市场需求,合理制定价格策略促进旅游发展;扩大宣传营销的介质选择,在传统的平面媒体宣传方式之上,迎合网络和电子商务发展大势,充分发挥新媒体高流量效应,扩大市场销售渠道;宣传促销中,要发挥整体宣传营销优势,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企业联动,共推共享。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旅游应运而生。以新兴技术整合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要素资讯信息,为旅游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与此同时,信息链条贯穿旅游者整个游程前、中、后期,前期预测和推送、中期服务、后期反馈,为高质量、智能化服务体验提供了保障。加快推进重庆市智慧旅游进程,建设健全智慧旅游公共数据的整合服务,完善各部门数据分享和管理机制;打造为旅游者量身定做的智能服务平台,整合各种要素信息,为旅游者出行提供便利;加大技术投入,补全技术漏洞,为全面建设智慧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硬件支持。

  旅游活动不仅只涉及旅游者,它更多的体现了外来旅游者与东道主居民之间的文化互动,它是彰显目的地文化风采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因此,发展重庆旅游,从建设主体而言,需要全市居民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各种团体的共同参与,提升市民素质,积极宣扬文明旅游,成为重庆市旅游宣传的人文窗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重庆旅游简介概况,积极参与公益服务的建设和投入;政府加快创建服务型政府,为推动重庆市旅游发展做好政策以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全民、全社会团体共建共享,共同推进重庆市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编者按:2020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新的一个五年计划就要启动了,为了做好重庆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去年底以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就一些主要问题和相关规划进行了探讨。当然这些研究也只是初步的,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甚至还有一些不准确、不深刻、不周全的地方。今发布出来,既是供大家参考,更是听取意见。

  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新时代赋予其新的历史使命,调节旅游供给侧和旅游需求侧之间的矛盾和错位,是重庆旅游业发展不可回避的时代使命。回归初心,围绕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厘清重庆旅游业发展脉络,条分缕析其发展的各种先天及后天优势,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去探求重庆新的旅游发展思路,具有重要价值。

  无论是从供给角度,亦或是从需求角度,旅游资源在整个旅游活动中扮演的角色都举足轻重。于供给,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经营存续的载体;于需求,旅游资源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载体。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涉及国家标准中的8大主类、31种亚类和110个基本类型。其中,自然旅游资源2449个,占旅游资源种类的60.6%,人文旅游资源1593个,占旅游资源种类的39.4%。

  重庆市旅游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张。2010-2018年,重庆市旅游总收入累计达到20179.37亿元,在2018年更是突破四千亿,达到4344.15亿元,占到2018年重庆市GDP总量的21.33%,完全成为重庆市的支柱性产业。

  重庆市旅游服务配套水平不断提升。截止2018年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581个,其中出境旅行社97个,一般旅行社484个,旅行社从业人员总数达9865人;星级饭店总数达197家,其中五星级饭店28家,四星级52家,三星级89家,全部客房总数达24665间,床位数达40140张。

  如今,重庆已形成核心都市圈独特都市旅游资源、渝东北城镇群优质生态旅游资源、渝东南城镇群丰富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以一圈带两群、三大资源片区协同发展格局。立足“一区两群”资源禀赋和发展特点,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重点培育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等文旅品牌,全面创建重庆渝东南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全地域覆盖、全要素整合、全领域互动。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重庆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重大的战略地位。那么,重庆的旅游业发展就应该放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国家大战略部署的背景之下,探索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崭新路径,实现服务全局与本市发展的有机统一。

  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行业和部门,本身就具有产业关联度高,综合带动能力明显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产业的边界更加模糊,各种内部融合和跨界融合的变革如火如荼地开展。旅游业在这一浪潮的推动之下,也愈发显露“跨界融合”之势,旅游与文化、商业、医疗、教育、农业、林业、工业等产业和行业不断融合发展。由此激发各类新兴旅游业态如雨后春笋充满生机,如医疗康养旅游、教育研学旅游、商务会展旅游、农业观光旅游、节庆旅游等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整个旅业中也十分凸显,旅游需求侧与旅游供给侧二者之间的错位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需求方而言,旅游者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旅游模式,他们追求更加新颖、更能打动人心的旅游内容,追求那些超乎平常的旅游体验,旅游者开始用脚投票,依赖门票经济求得生存的传统景区陷入困境重庆旅游简介概况。市场竞争的残酷,使得具有敏锐市场嗅觉的供给者才得以生存。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如何更好地让位于市场,发挥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力量,助推和倒逼旅游供给侧结构性变革,需要把握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这是“人民为中心”的时代,这是“个体崛起”的时代。传统的旅游企业,力求以同质化旅游产品压缩成本,追求高市场占有率。而如今,在个体崛起的时代,旅业,正在产生从为数较少的主流产品和市场向数量众多的狭窄市场转移的现象和趋势。以往被人们忽略的长尾市场、小众市场,正在迅猛崛起。因此,更加精确的市场细分和定位,更加适宜的细分市场选择,更加准确的市场产品投放显得尤为重要。

  早在2009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发布的《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2009年至今,文化和旅游之间的融合模式也在不断升级迭代。从两大产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到两类产品的嵌入融合,再到文化以符号化的方式无孔不入地渗入到旅游的方方面面,二者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割舍的现状。

  “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了,没有针对性的旅游营销推广和宣传,再好的旅游资源也只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重庆旅游要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做好宣传和推介工作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点在于:一是推什么。精准定位核心旅游资源,树立自己独一无二的旅游品牌;二是怎么推。技术革新日新月异,时代大潮滚滚向前,很多传统的宣传和推介手段已经被时代淘汰,如何借助新兴技术,抓住潜在旅游者的痒点,进行精准化的定位营销,值得每一位旅游从业者深思。

  重庆特殊的地势条件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将其区分较为明显的三大区域板块——主城为主的都市区域、渝东北为主的大三峡区域、渝东南为主的大武陵山区域。其中,都市区拥有高辨识度都市旅游资源、巴渝文化资源,大三峡拥有丰富历史人文资源、世界级自然资源,大武陵拥有全国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三区各有所长,标识明显,应强化自身区域特色的彰显,树立独一无二的旅游形象和旅游品牌。

  历史和时间证明,“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同样重要。但是,在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也应树立好边界意识,充分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让位市场,回归常态。

  大数据时代,旅游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强化智慧旅游服务理念,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和设备,充分准确及时感知和使用各类旅游信息,促进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体验的智能化,有利于促进旅游业态朝着综合性和融合性方面转型提升,迎合了旅游市场需求,是把旅游业建设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化服务业的有力抓手。

  新时代下社会基本矛盾发生转变,旅游者对于旅游供给的需求亦发生转变,高品质高质量的旅游供给成为时代呼声重庆旅游二日游。重庆旅游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全面唱响“山水之城·美丽之地”,让八方游客在重庆“行千里·致广大”。

  发展重心转向“国际化”,着力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持续提升美丽山水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世界温泉之都、国际乡村旅游示范区五大旅游品牌。

  打好三峡、山城、温泉、人文、乡村旅游“五张牌”,重庆更精彩。三峡旅游可以说是重庆国际旅游的起点,是改革开放后推向世界的首批景区,有着千年历史的诗画走廊,无数文人墨客赋予其新意,有美景亦有人文;山城旅游拥有得天独厚的立体景观资源,在全世界也是极其罕见的,山城都市旅游每年为全市贡献了超过50%的旅游收入和游客接待量;人文牌,则是提升重庆整体城市气质的关键之举,重庆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其文化气质,打造出让市场接受的文化产品,有助于形成文化向心力,推进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打造进程;川东褶皱带独有的地势条件,赋予了重庆丰富的地热资源,广阔的农村腹地,也为重庆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资源。打好这“五张牌”,“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重庆才能走出新高度。

  调节旅游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的矛盾,推进重庆旅游业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完善体制机制,让市场的回归市场,政府的回归政府;鼓励激励创新创业,丰富旅游产品的供给,深挖产品文化内涵,体现差异化和特色化,提升产品附加值;推进业态的整合融合,打造典型旅游综合体。

  推进业态创新,拓展旅游与行业或领域的融合。旅游+文化重庆旅游二日游,以旅游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既有诗又有远方;旅游+新型工业化,鼓励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旅游,激活新业态;旅游+现代化农业,推动现代农业庄园发展,发展田园体验观光,促进农业综合发展,提升农业附加值;旅游+城镇化,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建设一批大中型功能区,惠及市民,服务游客;旅游+科技,建设旅游大数据平台,推动旅游与公安、交通、统计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

  引导各行各业积极融入,各部门共抓共管,全民共建共享,充分利用旅游目的地所有可利用的旅游吸引物,为旅游者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旅游体验,满足旅游者全方位的旅游需求。在目的地要素利用过程中,既考虑旅游者需求,也应注重目的地居民的诉求,服务游客,惠及市民,共建共享。深入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重视旅游产业的战略价值和体系依托。

  提升重庆整体城市气质,深挖巴渝文化内涵。保护和利用好现存的历史文化基因,留住彰显重庆特有地域环境和文化脉络的建筑设施,加快推进相关修缮和改造工作,启动相关文物保护项目,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设施的配套工作。鼓励激励文化创新创业,重视高质量文创产品的研发,提升整体城市品位和人文内涵。

  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形成以三峡旅游、山城旅游、温泉旅游、人文旅游和乡村旅游五大品牌为龙头,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旅游产品体系;结合市场需求,合理制定价格策略促进旅游发展;扩大宣传营销的介质选择,在传统的平面媒体宣传方式之上,迎合网络和电子商务发展大势,充分发挥新媒体高流量效应,扩大市场销售渠道;宣传促销中,要发挥整体宣传营销优势,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企业联动,共推共享。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旅游应运而生。以新兴技术整合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要素资讯信息,为旅游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与此同时,信息链条贯穿旅游者整个游程前、中、后期,前期预测和推送重庆旅游二日游、中期服务、后期反馈,为高质量、智能化服务体验提供了保障。加快推进重庆市智慧旅游进程,建设健全智慧旅游公共数据的整合服务,完善各部门数据分享和管理机制;打造为旅游者量身定做的智能服务平台,整合各种要素信息,为旅游者出行提供便利;加大技术投入,补全技术漏洞,为全面建设智慧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硬件支持。

  旅游活动不仅只涉及旅游者,它更多的体现了外来旅游者与东道主居民之间的文化互动,它是彰显目的地文化风采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因此,发展重庆旅游,从建设主体而言,需要全市居民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各种团体的共同参与,提升市民素质,积极宣扬文明旅游,成为重庆市旅游宣传的人文窗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服务的建设和投入;政府加快创建服务型政府,为推动重庆市旅游发展做好政策以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全民、全社会团体共建共享,共同推进重庆市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重庆旅游重庆旅游二日游重庆旅游简介概况

2023-09-09Aix XinLe0

重庆旅游二日游重庆旅游简介概况  编者按:2020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新的一个五年计划就要启动了,为了做好重庆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去年底以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就一些主要问题和相关规划进行了探讨…

重庆旅游重庆打卡景点有哪些贵州旅游景点厦门旅游攻略马蜂窝有关重庆的文

2023-09-09Aix XinLe0

重庆打卡景点有哪些贵州旅游景点厦门旅游攻略马蜂窝有关重庆的文案  重庆依山建筑是“山城”,它云轻雾重是“雾都”,它夏长酷热是“火炉”…

重庆旅游北京旅游攻略马蜂窝旅游景点图片

2023-09-09Aix XinLe0

北京旅游攻略马蜂窝旅游景点图片  文旅作为新时代的经济大潮,已成为各地争相布局的重点板块,近两年重庆凭借美食、夜景北京旅游攻略马蜂窝、亲水旅游景点图片、高山等得天独厚的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渝旅游景点图片,迎来文旅发展新阶段…

重庆旅游重庆打卡一句话文案重庆深度游攻略四川旅游杂志

2023-09-09Aix XinLe0

重庆打卡一句话文案重庆深度游攻略四川旅游杂志  传统村落是藏于山川、远离城市的乡野古朴重庆打卡一句话文案,它们凝结着岁月的记忆,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气息和人文特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重庆特产重庆红色文化介绍重庆麻辣烫

2023-09-09Aix XinLe0

重庆红色文化介绍重庆麻辣烫  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位于重庆沙坪坝区嘉陵江畔,始建于宋代,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重庆麻辣烫,形成天然良港,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