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经济学院位置重庆和广东哪个发达重庆十大经济发达镇
在当前国内国际双循环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在培育庞大内需市场、打造健全的产业链供应链、将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实验室”升级、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和人才高地、构建“双循环”的引擎和枢纽、建设开放高地和国际交往中心等方面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
在当前国内国际双循环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在培育庞大内需市场、打造健全的产业链供应链、将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实验室”升级、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和人才高地、构建“双循环”的引擎和枢纽、建设开放高地和国际交往中心等方面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可以说,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潜能重庆和广东哪个发达。重庆这样的超大城市,必须要用好城市群和都市圈大发展的势头,在“双循环”中抢得先机。
关于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建设,近日国家发改委出台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对于形成都市圈引领城市群、城市群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力系统作了如下设计:
1. 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扎实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2. 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支持其他有条件中心城市在省级政府指导下牵头编制都市圈发展规划……
3. 建设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加快规划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城市群城际铁路重庆经济学院位置,支持其他有条件城市群合理规划建设城际轨道交通……
可见,在进一步夯实东部重点城市群发展的同时,大力推动西部的成渝等重点区域的发展,是国家层面的的重要战略考量。那么,对于重庆而言,要对标东部先进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经验,进一步抓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重庆主城都市区的建设,从而以新担当、新作为,努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贡献。
区域经济一体化包含空间布局一体化、科技创新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市场开放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等众多层面重庆十大经济发达镇,其中产业一体化是关键中的关键重庆十大经济发达镇。只有形成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分工协作链条,区域经济一体化才有牢靠的基础,各项合作协议也容易有落地的抓手和增加惠及面。
而以产业链供应链为重心的协同协作方面,有不少城市群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据天眼查发布的《“新发展十年”——中国城市投资环境发展报告》显示,2011-2020年十年期间,长三角城市群内企业对本城市群内企业的投资次数占其对外投资总数的82.0%,获得城市群内企业的投资次数占其获投总数的65.9%,均位居五大城市群首位。
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的协作协同重庆和广东哪个发达,不但需要靠市场主体的自觉,也要靠政府的前瞻性谋划和推动。比如广东去年出台的《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中,就对区域产业协同做了不少谋划,比如“打造以湛江、茂名、广州、惠州、揭阳等为核心的沿海石化产业带”“打造以广州、深圳、佛山为核心的创新网络和生产性服务业网络,以深圳、珠海、佛山重庆十大经济发达镇、惠州重庆和广东哪个发达、中山、湛江等为核心的制造网络。”
成渝地区打造以产业链供应链为重心的协同协作机制,有三点需要强化:一是共同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目前成渝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仅相当于京津冀的约73%,长三角的约25%,区域的一大支柱产业——电子制造业总产值不及江苏一省,另一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的产量约为全国的13%,产值仅为全国的8%。这亟待成渝地区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强“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等方面的工作,联手打造有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创新驱动提升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
二是要夯实特色减少同质化竞争重庆十大经济发达镇。目前成渝地区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等不少领域存在着同质化竞争的现象,这是成渝地区在历史上作为沿海工业内迁和大三线建设、内陆开放的重点区域,产业基础比较雷同导致的。我们不应对成渝地区的产业同质化过于苛刻,而应在理解历史的基础上做好未来,用好成都和重庆各自的要素禀赋,在智能化设备的软硬件协同、工业设计与用户体验的交融、数字经济与创意经济的交叉等方面,进一步打通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任督二脉”重庆十大经济发达镇,培育好各自的优势,提升合作效能。
三是要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做好要素协同。成渝地区规划、政策、人才、资本、科创等要素协同配置,都要将是否能让产业链供应链获益作为考量的重点。比如近期第十五届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在两江新区开幕,这项高端盛会的定位属性,与两江新区正在不断夯实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是高度吻合的,对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也是有好处的。这给我们启示,成渝各地要围绕自己在成渝协作中的功能定位做好要素匹配,引来和赋予的资源,既要面上“好看”,也要内里“有内涵”,还要能协同联动,这样才能让一域和全局都获益。
目前都市圈发展是各大城市群都高度重视的事,如果把城市群发展比作一个西瓜的成长和成熟,都市圈堪称是城市群的“瓜心”。国家发改委在今年2月批复了《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这个都市圈由核心城市南京和苏皖两省的部分城市组成,总面积6.4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重庆面积的78.4%,这么大的面积建设都市圈,其心气不小。
同时,去年底发布的《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中,提出打造以杭州为主核重庆和广东哪个发达,浙江和安徽部分城市组成的“一主五副”结构,总面积5.3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重庆面积的64.6%重庆十大经济发达镇。按照规划,杭州都市圈具有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亚太国际门户重要枢纽和全国绿色智慧幸福样本四大战略定位。
而此次国家发改委《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的“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显示出位于西部的成都和西安的都市圈建设将得到国家层面的重点支持。而四川也高度重视成都都市圈的夯实,《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促进全省发展主干由成都拓展为成都都市圈”。在这个趋势下,西部的重庆、成都、西安将来进入堪比北上广深的头部城市序列,也是很有可能的。
那么,重庆必须要高度重视都市圈的发展,以在都市圈时代获得发展的先手棋。这个都市圈范围未必是重庆主城都市区,《重庆市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编制实施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并未明确重庆都市圈即重庆主城都市区。考虑到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庞大的体量,重庆要想在都市圈这个赛道上跃居“顶流”,成为西部各大都市圈发展的“C位”,就要高举高打、细心谋划。
一方面,要推动重庆都市圈在规模上做大做强。通过都市圈建设进一步协调“一区两群”关系和联动川渝发展。可以将重庆主城都市区作为重庆都市圈发展的1.0版,重在加强主城都市区21个区和两江、高新、万盛三大功能区的发展能级。而将来的重庆都市圈是要比肩南京都市圈(GDP超4万亿元、常住人口超3500万人)重庆经济学院位置、杭州都市圈(GDP超3.2万亿元、常住人口超2600万人)这样的庞然大物,光靠目前重庆主城都市区(GDP约1.92万亿元,常住人口超2000万人)是远远不够的。
在未来的重庆都市圈2.0版、3.0版,还需要学习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上海都市圈跨越省际边界发展都市圈的经验,探索将川渝毗邻的一些地区吸纳入都市圈,同时把重庆“两群”里越来越多的区县纳入都市圈范围,以让更多的区域享受发展红利。将来,成都都市圈和重庆都市圈大概率是要相连接的,那这片区域将成为连绵型都市带,“中部塌陷”问题将得到很好地解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双核驱动、均衡发展的能级将会更高。
另一方面,要注重重庆都市圈内的精耕细作。都市圈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同城化,同城化包含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创新体系协同共建、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等诸多方面。这就需要在重庆主城都市区等区域的建设上,在中心城区持续“强核提能级”,做好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两江四岸核心区等区域的提档升级和战略协同;在主城新区加强“扩容提品质”,推动与中心城区的一体化发展,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崛起”以及川渝毗邻地区的融合发展。
同时,重庆都市圈是一个现代化都市圈,要进一步加密轨道交通和城际铁路布局,促进各类交通方式无缝接驳、便捷换乘,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同时学习沪杭等地经验探索布局磁悬浮线路。此外,还要在智慧城市、低碳城市、韧性城市、城市更新等领域科学发力,促进城市发展上的“绿色、人文、科技”的融合,并打造重庆都市圈内的科创带、开放圈、发展轴,通过“规划力”前瞻性打造现代化都市圈。
在城市群重庆和广东哪个发达、都市圈不断集聚人口和资源要素的时代大潮下,重庆正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一区两群”向更高能级推进,这是重庆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一大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