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三大支柱产业重庆县城经济排名
重庆,2018年GDP20363.19亿元重庆的三大支柱产业,成为继北上深广之后跻身两万亿俱乐部成员,更亮甚至亮瞎眼的是增长仅有6%
重庆,2018年GDP20363.19亿元重庆的三大支柱产业,成为继北上深广之后跻身两万亿俱乐部成员,更亮甚至亮瞎眼的是增长仅有6%。
乍一看,全国2018年也只有6.6%,重庆增速不算差,可是,看过重庆GDP历史就会发现,这是自1989年的29年来最低的一年。有媒体直接冠名“重庆,跌无可跌”。
一是2018年全国汽车业制造业持续萎缩,下降17.3%,而汽车制造业是重庆两大支柱产业之一。
而我对这份重庆GDP增速表感兴趣的,却是那些增速为10%以上的年份。比如1992-1997平均增速达到13.4%的六年。仅在四年稍低于10%增速后,重庆又走出了一波年均13.1%的高线年重庆的遭遇坎坷,但在经济言必称北上广深的东部模式前,这个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头顶着GDP增速桂冠闷声跑了多年,跑赢了苏州、超过了天津。
我认为是重庆一路狂奔的15年,就是一部重庆经济拓张史——西南引擎、逆锋向西、沿线.从双重喜庆到双重战略
比如,重庆地形易守难攻,古来兵家必争,但多为据险咽喉,而非王侯帝都,在屈指可数成为国都的角色里,那也是双份加料。1937年《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重庆成为战时首都。而1940年,大韩临时政府也宣布迁都重庆,作为政府办公地点,同时成为两个国家的首都,历史仅见。
第一次是1876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烟台条约》,约定英国可以向重庆派驻领事。此后,重庆陆续成为各国派驻领事馆。到今天,共有10个国家在重庆设立领事馆,其中包括3个欧洲国家,位列我国拥有领事馆各城市第六名。
第二次则是1937年至1945年的八年战时首都时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美、苏、英、法、加、新、澳等30余国,先后在渝开设大使馆,此外,还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渝设立外事机构。
还比如,重庆先后两次成为直辖市,第一次是1949年,6年后降为副省级并入四川省;第二次是1997年恢复直辖市身份。
简单说,就是在这里,有很多东西被生产出来,不再需要从东部沿海的制造业大省往西走内和航运,到了中部城市比如重庆、宜宾,中转走铁路之后,才能继续往西到达中亚、欧洲,因为直接在重庆生产,才有了重庆向西拓张的机遇。
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和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重庆在汽车制造业底子上,于2007年以后,逐步形成了全球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和中国国内最大汽车产业两大集群,还形成了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既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也是全球第二大的手机生产基地。
如果你们想到的是因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因为重庆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逻辑固然是对的。但是这会让很多苦思城市发展机遇的执政者感到沮丧——因为我们不是直辖市、甚至只是普通地级市,结论可能就是重庆模式不可复制。
抛开国家战略和直辖市高地因素,让我们看看距离上海2000余公里的重庆,是怎么从零开始,吸引到惠普、华硕、宏碁,最后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
一、生产成本优胜。重庆与沿海相比,劳动力、油电煤运、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低、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使得所得税低等财税优势,已使制造商有了投资的第一层动力。实际上用工成本提高及用工短缺所带来的企业运营压力,是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向中西部布局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愿意在土地提供、厂房建设、物流、税收等方面为转入企业提供优惠,例如重庆企业增值税返还比例高达28%。
二、物流成本打平。把加工贸易中零部件、原材料等进项物流成本和成品出项物流成本与沿海持平,就成为吸引投资第二层动力。重庆的做法一是增加直达上海洋山集装箱货运港的专列;二是开通重庆-兰州-新疆-莫斯科-鹿特丹铁路,让欧洲到重庆比沿海更近;三是引入航空公司展开竞争,让重庆国际物流航班“飞起来”。实际上在今天,物流成本已经成为欧洲工业企业落户重庆,而不是东部沿海城市的最重要原因。
三、建立高效服务平台。重庆除了降低制度易成本,还有上下游产业的整合集聚重庆县城经济排名,通过建立两江新区、保税港区政策配套优势,整机品牌厂商的主动迁移带动相关产业链配套跟进。重庆吸引了惠普、宏碁、华硕、东芝等国际知名笔记本电脑品牌厂商落户,进而带动富士康、广达、纬创、英业达、仁宝等代工厂商以及鼠标、键盘、机壳生产等一系列相关配套生产企业的入驻,最终形成产业集聚。
这里面关键词有两个,第一个关键词是“向西”,改革开放后,所有人都习惯向东看、往东走,往沿海经济发达城市走,因为这里有更好的收入、更发达的经济、更便利的物流交通。但是作为长江经济带源头城市和西部大开发重要支点两大战略叠加城市,重庆选择往西走。
中国的经济中心,基本经历了从西往东,再从北往南的历程,但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过往西的时候,出名的有三个。
一个是2000多年前,即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以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为标志,中国对西亚、中亚、南亚开展贸易的“丝绸之路”;
第三个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海上远航,到达了印度。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史称“郑和下西洋”。
接下来,是第二个关键词,“吃螃蟹”。人人都知道螃蟹美味,但是第一个敢吃这个满身尖刺甲胄家伙的人,是勇士。
“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是指利用南线欧亚桥这条国际铁路通道,从重庆出发,经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重庆县城经济排名,向西过北疆铁路,到达边境口岸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的杜伊斯堡,全长11179公里的由沿途六个国家铁路、海关部门共同协调建立的铁路运输通道,占据中欧班列主导地位。”
线年重庆设厂生产,原本就是考虑成本低,沿江沿铁运输到各地销售物流便宜,当时的定位就是国内市场,没想卖回欧洲去。所以当时设厂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求重庆开通到上海、深圳的五定班列,方便产品销售到沿海区。
也不是对欧洲市场没有,惠普计算过在重庆生产的笔记本,走海运要30多天,交货期长,到了欧洲之后,产品的市场价格已经大幅下降,而空运特别昂贵。地理上的困局,一度让重庆被“看不见的玻璃墙”隔开,崇山峻岭之中,重庆的货物要出口到国外,不得不“向东借路”——东运上海,再从海上往西运往欧洲。“多绕两万公里”的辗转导致“豆腐运出了肉价钱”,或“让豆腐等成了豆腐乳”。
2010年11月23日,中、俄、哈三国联合签署了两项海关便捷通关协议。协议确定,三国海关对从重庆发出,通过新疆阿拉山口,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的货物,只进行一次海关检查,不必重复关检,就可以运往荷兰、德国。
签约后续整个谈判过程仍然漫长甚至陷入僵局,因为要实现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需要软件、海关、商检的互通。通关手续繁琐、程序复杂重庆县城经济排名,火车还要进行两次吊装换轨,难题很多。
重庆市两次与铁道部进行了“渝新欧”五定班列国内段试运行。将重庆力帆的摩托车配件,及少量惠普和宏碁的电子产品,运到了俄罗斯的两处交货地点。
2011年3月19日,“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班列首次全程运行,列车载着惠普在重庆生产的电子产品,从重庆团结村始发,开行16天,顺利抵达德国的杜伊斯堡,比水运整整减少一半时间,物流成本降低到0.7美元/公里。
实际上,在头两年里,“渝新欧”是形只影单、有去无回。2011到2013年两年里只开通58趟(2011年17趟,2012年41趟),这58趟列车全部都是由重庆运输货物出国重庆的三大支柱产业,“那几年几乎等同于为惠普、宏碁、华硕等几家IT企业巨头‘私人定制’的‘专列’”,没有一趟列车从欧洲运输货物回来。 直到2013年2月底,才从杜伊斯堡发出首趟回程班列(长安福特专列)。
2017年3月23日,中欧(重庆)班列开行6年后突破1000列,成为中国首个突破千列的中欧班列。时至今日,渝新欧班列仍然占据中欧班列的头把交椅重庆的三大支柱产业,班列数、货值、频率等各项主要指标均居中欧班列第一位。一度占据所有中欧班列运货量的50%以上。
杜伊斯堡港有200年的历史,是欧洲最大的内河港。除了铁路港,它还是一个海港,海船沿莱茵河入海驶往欧洲,非洲和近东地区。港区的中心位于鲁尔河的河口,杜伊斯堡港的年吞吐量大约4千万吨。每年有超过20万艘船只在这里停泊。作为欧洲西部中心的水、铁、公三联枢纽,杜伊斯堡港设置了八个多式联运集装箱场站、每周400列次直达通往90多个欧亚目的地。在中欧班列服务市场份额方面,杜伊斯堡处于欧洲领先地位,约有30%的班列经过杜伊斯堡。
2019年4月25日,重庆两江新区与德国杜伊斯堡港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开展多式联运合作。一方面,共同打造多式联运体系,重点是两地之间高效的物流联通;另一方面杜伊斯堡港为两江鱼嘴-果园港片区提供物流规划、业务指导并运营合作。
渝新欧带来颠覆性的格局变化,但是,重庆人并不满足向西拓张,还要向南打通经广西到新加坡的南向通道。
2015年11月7日,中新签署了“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协议,重庆与新加坡有关部门签署了《关于建设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实施协议》重庆的三大支柱产业。这是继苏州工业园、广州中新知识城重庆的三大支柱产业重庆县城经济排名、天津生态城后,中国和新加坡第四个合作项目。
南向通道即“渝桂新”通道,是指以重庆为起点,由北部湾海港和南宁向北经贵阳、重庆、成都,连通兰州和西安,形成我国西部地区的第一条南北向的纵向大动脉,也使我国西北地区多了一条向南出海的大通道。向南经广西北在海上与东盟9个国家相连,在陆上与中南半岛的7个国家相连,这些国家与中国建设交通通道也有利于带动经济走廊建设。
从重庆经长江航运出海是2400公里,运输时间超过14天,如果重庆经铁路到北部湾港口约是1450公里,运距缩短950公里,运输时间只有2天,大大节约运距和时间成本。2017年8月31日,重庆、广西、贵州、甘肃四方签署《关于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的框架协议》;2018年10月29日,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首列冷链专列开出,标志着“南向通道”首次成功开行冷链专列。
这里指的,分别是2018年底和2015年落实的欧盟中国委员会重庆代表处在重庆成立,以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这也是重庆做对的第三件事。
比如欧盟委员会首个中国代表处的使命,是促进欧盟总部及各成员国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为工作职能,目前涵盖中欧新型城镇化建设、碳金融、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工业4.0、大数据、生态农业、健康医疗、文化教育等领域。首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在重庆成立国际金融科技创新中心—JDC Markets,从事包括外汇、贵金属、原油及大宗商品交易等业务,满足投资者的多种投资需求。
这是要干啥?我理解是三个:一是更多欧洲产业门类的进入,落脚点在重庆;二是欧盟与中国的金融业务,落脚点在重庆;三是中国对欧盟更加开放的门户和对话机制,落脚点仍在重庆。这远比引进跨国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影响更加深远。
首先是重庆产品向东南亚的输出。直接体现在重庆和东部沿海城市的竞争优势提升上,因为有了人力资源、物流、通关优势,这条通道也会为重庆带来大量的制造业企业集聚。
其次融入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重要目标。而在这个层面,重庆在渝新欧班列上积累的通关、检验、吊装经验也将为南向通道输送现成可行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与东盟间关检不互认、运输成本高、缺乏口岸平台、回程货源集货难等问题。
最后,无论是欧盟委员会代表处,还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引进重庆县城经济排名,都意味着各国由此形成了利益分享机制,一带一路在更具体层面获得了沿线国家的认可,因为大家都在里面找到了利益变现的方法,这也将进一步巩固重庆作为西南核心城市的地位,进一步实现其从后方成为对欧盟和对东盟前沿的角色转换。
当前,珠三角承载着粤港澳大湾区“国家队”与世界城市群PK的责任,应该有更大的视野超越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比如“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以及依托澳门与葡语系国家建立更广泛合作联系的国家战略。
葡萄牙语国家共同体,这是一个于1996年7月17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正式宣布成立的国家间组织,由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重庆县城经济排名、几内亚比绍、弗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东帝汶和赤道几内亚9个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的国家组成,这9个国家地处欧洲、亚洲、非洲和拉美,总人口约2.5亿,共同体总部设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
本文开篇时提出的重庆“西南引擎、逆锋向西、沿线共赢”三大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通过澳门加强葡语国家联系,重点是珠江西岸的珠海、中山、江门这些近澳城市,启发是什么?
一、重庆西南引擎——粤港澳大湾区的葡语国家引擎。葡语国家普遍处在发展中梯队,不大可能大规模来华投资建设,但一带一路本身就是资金、产品向外拓张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本身就极具向外拓张的特性,通过澳门中介,能够快速在语言、制度、社会文化上融入,成为向葡语国家输出资本、产品的引擎。在这个过程里,大湾区城市都会找到自己的分工。
二、重庆逆锋向西——粤港澳大湾区的西向新航线。当大家一股脑向东部沿海走的时候,重庆向国家说,我想开通渝新欧班列往西走,实际上也走出了一条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世界地图上,“一带一路”的沿线只到达了非洲东岸,而葡语国家的分布,恰好在环大西洋,包括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这是一条新的待开辟航线。
三、重庆沿线共赢——粤港澳大湾区的沿线共赢。特别要重点考虑澳门经济多元化融入内地经济的实现路径问题。你在葡语国家接触当中越发挥澳门人的作用,澳门的多元化目标就越有实现的可能。
比如到海外投资,澳门拥有极为庞大的资金储备,但是没有项目花不出去,大家可以合计合计重庆的三大支柱产业,带上项目和资金,撑起粤港澳的帆船,划向大西洋的彼岸。
又比如葡语国家的产品输入,如果只在澳门办展会,影响力有限,也必然像渝新欧班列之初遇到通关检验问题,毕竟澳门可以作为葡语国家的展示窗口,却不能作为葡语产品的中转仓库,这里面是两个关税区,珠江西岸城市应该成为葡语产品进入的入口,这样,不仅更多的产品进来了,更多的澳门青年也会因此进入内地工作,发生实质性的融合。
再比如澳门业无法输出,内地产业因为澳门地少价贵也难进去,产业出不来那就青年人出来,但是澳门工资高,你让澳门青年到内地从事普通制造业不现实,给不起工资,但是让他们做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翻译、法务、税务、人力资源猎头,可以拿到很高薪水,澳门青年就有动力出来。
四、重庆三胜两平战东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梯队的分工。重庆在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电煤气资源三方面优胜于东部,原材料输入和产品输出两方面持平于东部。珠江西岸城市实力普遍靠后是事实,不妨比照重庆。
首先看看自己生产和物流成本有没有?其次能不能更好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再次看看自己有没有东部没有的航线优势,比如对葡语国家的联系?最后当我们还难以成为区域生产中心时,是否考虑成为生产上下游配套区域,生产次级中心,或者直接打造新的产业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