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重庆润州产业园
围绕这一重要节点,重庆启动了新城市总规正在编制当中,从公开信息可知,市政府在前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围绕这一重要节点,重庆启动了新城市总规正在编制当中,从公开信息可知,市政府在前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比如本文将提到的世行报告。
自2016年底起,世界银行与重庆市政府合作,开展了对重庆2035年城市发展方略的研究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这是世行继北京、上海之后,在我国第三个城市资助的类似研究。
报告由全球多个政府智库、大学研究院与专业团队合作完成,希望形成与传统政府背景编制的战略规划有所区别的更为客观、中立的研究结论。
事务君近日读到了重庆市生产力发展中心撰写的报告精编版——《世界银行国际合作研究报告提出:重庆在2035年将迈向富有特色的全球城市》),在此摘编部分要点,分享给诸位,以期对理解重庆城市战略有所帮助。
随着我国城市整体竞争实力提升,国内不少城市提出构建国际城市,全球城市的目标重庆润州产业园,争取在下一个15-20年发展阶段中,在全球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步入全球“杰出城市”之林。
重庆也提出了构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战略。世行报告明确提出,重庆应该并且有条件在2035年迈向高效、包容、宜居和有特色的“全球城市”。
要实现这一愿景,重庆还须付出很多努力。报告回顾了重庆以往20多年的发展,指出在重庆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既有近忧,亦有远虑,对此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由于四山两江的分割,重庆空间的城镇化发展同时兼具“向内高度集中”和“外向破碎扩张”两种特性。
其中,内环以外,以行政为主导,城市实现了高速扩张,但空间资源的消耗远远快于人口和产业的聚集能力,导致空间形态的进一步碎片化,并加剧了交通拥堵。
过去20年,重庆城市建成区(主城九区)的土地开发增速两倍于城镇人口增速,每吸纳一名新增城市居民要消耗136平方米土地,高于中国城市的平均水平(94平方米)
据统计,重庆城市GDP密度是东京大都圈、首尔都市区和纽约的50%左右,但主城九区的GDP密度仅为香港、新加坡、纽约的15%-20%。
事实上,由于山地居多,重庆可开发土地供给有限。尽管重庆有8.24万平方千米的辽阔面积,但主城区可开发且纳入开发规划的土地面积仅2300平方千米。截至2015年,全市可开发土地余量为807平方千米,其中包括工业用地。
到2030年,按当前单位新增城市居民每人136平方米用地趋势,重庆只有耗尽全部可开发土资源,才能容纳中心城区新增580万城市居民的目标。
重庆经济增长正在由高速增长逐渐演变为缓速增长,保持经济继航力,对防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
1,单纯依赖投资拉动的增长不可持续。1996-2016年间,重庆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为23.1%,与此同时,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为12.2%,“资本化积累”速度约为“生产率提升”速度的2倍,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增长方式。
2,重庆是全国最大的汽摩制造业基地,目前生产的笔电占全球总量的1/3,IT互联网终端占到90%。经济结构仍然是重工业为主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推动重庆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信息技术和汽车产业已呈现触顶下滑趋势。经济结构单一与产业多元化程度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
3、创新能力不足,重庆是一个生产型城市重庆润州产业园,技术应用强于技术开发。重庆的科技研发投入水平较低,缺乏一流的科研机构和足够的研发人员,支撑产业升级和引领新兴产业的研发成果和关键技术储备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和产业的竞争能力。
重庆目前人口抚养比已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为45.29%),据重庆统计局预测 ,到2049年,全市抚养比将达到70%重庆润州产业园。较高的社会抚养比,将削弱资本和财富的形成与积累能力。
2026年-2027年间,重庆人口红利将面临一个关键转折点(由正转负),即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人口红利转为人口负债),劳动力的供给萎缩将加速资本报酬递减,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
同时,重庆目前依然是一个人口净流出城市(2019年净流出人口约278万),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人口红利产生了异地转移。
与重庆一样,成都等与重庆毗邻的城市在过去几十年中,亦对交通运输行业投入了巨资,以克服或减少地理性障碍,虽然城市之间交通设施的改善极大提升了区域联通性,但也对重庆长期作为西部交通枢纽的传统区位提出挑战,使区域性城市(譬如重庆与成都)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报告建议,加强设施性、数字性和经济性互联互通,以此重塑经济地理、强化区位优势,调整经济密度,缩短空间距离,对于提高重庆城市未来竞争力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