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民族构成重庆有哪些文化特色
自然保护地是自然生态环境的瑰宝和精华
自然保护地是自然生态环境的瑰宝和精华。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强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利用。
重庆是中国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目前全市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地218个,分布在除渝中区外的所有区县。
即日起,重庆日报推出“重庆自然保护地调查”系列报道,生动阐释我市在加大自然保护地建设中取得的成效重庆有哪些文化特色、面临的困惑,以及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等,充分展现我市在推进自然生态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新举措、新作为,敬请关注。
7月29日,记者在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崖柏繁育科研基地看到,今年初保护区扦插的60万株崖柏幼苗长势良好,生根率达99.9%,大多已有20厘米高。崖柏是世界濒危物种,有“植物熊猫”之称。这批幼苗的扦插成功,标志着开州首次实现50万株以上崖柏大规模人工繁殖。
重庆是中国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渝东北大巴山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均是受国际关注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为保护重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近年来重庆民族构成,我市大力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重庆民族构成,夯实重庆生态之基。
在我国,自然保护地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及自然公园三种类型。其中,国家公园是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是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具完整性和原真性的部分;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自然公园则涵盖了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保护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重庆有哪些文化特色、科学等价值。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已逐渐建立起218个自然保护地,约占全市幅员面积的15.4%,其中,自然保护区58个、风景名胜区36个、地质公园10个、森林公园83个、湿地公园26个、生态公园2个、世界自然遗产地3个。
在设立自然保护区时,我市又按照保护对象的不同,划分了森林生态系统、野生植物重庆民族构成、野生动物重庆有哪些文化特色、地质遗迹、湿地生态系统等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对珍贵和濒危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
生长在开州雪宝山自然保护区的崖柏是一种古老的孑遗植物,被称为“植物大熊猫”。“野生崖柏大多生长在悬崖峭壁的石缝中,由于生存环境恶劣,保护区内的野生崖柏居群大多面临林龄结构失衡,自然结实繁殖能力低下等问题。”开州雪宝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杨泉告诉记者。
自去年起,雪宝山便对保护区内的崖柏进行普查、挂牌,详细记录其生长信息,让每株崖柏都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和“档案”。“通过普查挂牌,使我们详细掌握了每株崖柏的生长状况及其相适应的各种环境,从而加强对崖柏的保护与利用。”杨泉说,目前,雪宝山上4000余株野生崖柏都有了自己的专属“身份证”。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连续9年对崖柏、银杉等8种林业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实施就地保护、种苗繁殖试验、野外回归、种质资源保存等措施,同时,开展了黑叶猴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平衡程度、近交水平、生境保护等研究,对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林麝实施了人工繁育。通过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我市一大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实现恢复性增长。
几只黑叶猴趴在峭壁上舔舐崖缝间流出的“岩液”,全身金黄的猴宝宝躲在妈妈怀里晒太阳,表情憨态可掬……这是南川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内,由红外相机捕捉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活动画面。
南川金佛山是重庆直辖后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黑叶猴数量显著提升,已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70余只,增加到现在的150余只。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受地形地貌及人类活动影响重庆民族构成,我市自然保护地大多呈块状分布,存在一定的“碎片化”现象。譬如,除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外,在邻近的武隆芙蓉江一带也记录到黑叶猴的踪迹,但两地黑叶猴相互独立,没有“往来”。
“部分栖息地‘碎片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动物彼此间的生活区域可能成为‘孤岛’,长此以往,生活在‘孤岛’上的动物就会因缺乏基因交流或外来个体补充,种群发展受到影响。”重庆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理事告诉记者。
因此重庆有哪些文化特色,近年来,我市围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以合并同类项的思路不断打破地域、行政壁垒,统筹协调跨省、跨地区自然保护区优化调整,在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比如,去年五里坡自然保护区通过边界微调纳入神农架自然遗产地范围后,该保护区与毗邻的神农架、巴东成立了自然保护地联盟,建立起联动重庆民族构成、联保、联防的大保护机制,有效畅通了大巴山的物种走廊。
而接下来,我市还将围绕自然保护地的整合归并优化,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市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不低于12.7%,有效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此外,我市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在摸清了野生动植物生态本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保护地的科研投入,对地域狭窄、种群退化、个体数量少的物种进行重点保护,使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安全、水源涵养、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筑牢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效保护了全市9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90%以上典型的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刚装好的阁楼就要拆掉,说实话,最初我还真有点不理解。”说起几年前缙云山拆违整治的情况,北碚区澄江镇缙云村民宿老板孙德红深有感触。
地处嘉陵江畔的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有哪些文化特色,是我国带常绿阔叶林类型生态系统保持最完好的区域之一重庆有哪些文化特色,不仅有着“植物物种基因库”的美誉,也是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过去,保护区里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农家乐,粗放无序的发展不断“蚕食”生态。2018年,我市启动缙云山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孙德红的农家乐因超面积违建,被要求拆除一部分。“好不容易将阁楼改造为客房,却要拆掉重来,我损失不小。”孙德红坦言。
不仅是缙云山,在我市,许多自然保护区都还保留着大量原住居民。如何守住生态红线,将以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地守护好、利用好,是我市不断探索的问题。
这几年,我市围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思路,对自然保护地实行了功能区分,并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差别化管控,将其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在核心区、缓冲区禁止人为活动,实验区在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合理开展生态旅游、科研监测、教学实习等,并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厘清权责职能,提高保护效能。”市林业局负责人称。
孙德红的农家乐便位于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在拆除违建部分后,农家乐从50多个房间缩减到13个,她顺势将农家乐升级为生态民宿。节假日,她的民宿几乎天天爆满,好生态让她尝到了甜头。
与此同时,我市还充分利用保护地内丰富多样的生物遗产资源,开展种质资源研究和应用,为培育本地优势产业奠定基因资源基础。譬如,利用金佛山上近5000种中药资源,南川加快培育发展起中药材特色产业,形成了从种苗繁育、基地种植到产地初加工的全产业链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我市还将逐步构建完善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提升自然保护地管理效能,同时,在保护的基础上,推动各自然保护地加快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