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模板网站建站关于介绍重庆的作文魅力城市主题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指令长景海鹏、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载荷专家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指令长景海鹏、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载荷专家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这是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我国航天员队伍 “新成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
航天员乘组从问天阁出发,再次叩响浩瀚宇宙的大门。让我们一同期待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浩瀚苍穹再立新功,创造属于中国的太空探索新纪录!
神舟十六号的航天驾驶员景海鹏和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来自航天员大队,主要负责直接操纵、管理航天器,以及开展相关技术试验;载荷专家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教授,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在科学、航天工程等领域受过专业训练且具有丰富操作经验。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3名航天员,听一听他们逐梦飞天的故事。
执行4次飞行任务,3次担任指令长。从“神七”首次太空的2天20小时27分钟飞行,到“神九”的13天宇宙遨游,再到“神十一”的33天中期驻留……这次,作为中国四度飞天第一人,景海鹏又将奔赴新的太空任务。
有人曾劝他:“你已经完成3次飞行任务了,还值得再冒险吗?”景海鹏回答说:“只要祖国需要,随时准备飞行!”
“第一次上太空叫实现梦想,第二次叫超越梦想,第三次叫升华梦想,第四次,我感觉叫创新梦想。”景海鹏表示,我国载人航天的连战连捷背后,离不开这个伟大新时代。
景海鹏1966年出生于山西运城。读高中时,他偶然在学校报刊栏里看到一位与他同名的空军飞行员的照片,令他羡慕又景仰,飞行的梦想由此萌生。
1985年,景海鹏通过思想、身体、文化等层层选拔,如愿考入空军第二航空预备学校。经过预校和飞行学院五年的学习,他顺利毕业,成为一名歼击机飞行员。
1996年,我国开始选拔首批航天员。景海鹏得知这一消息后,全身心投入高强度训练、高压力备战、高风险任务,只为实现从优秀飞行员到合格航天员的转变。
景海鹏对自己的要求从来都是:“出手就出色、完成就完美。”面对八大类、上百个课目的训练,他更是日复一日勤学苦练。
■低压缺氧训练中,舱内压力急剧变化,相当于五分钟内从地面爬升到5000米高空,会因迅速缺氧出现头晕恶心甚至休克,但他每次都要主动训练30分钟以上;
■模拟失重训练中,他身着水下训练服,一次就要训练六七个小时,每次训练结束,体重都会减轻好几斤……
“载人航天飞行99.99分和100分永远是天地之别。地面训练,有差错可以重来;太空飞行,永远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在景海鹏的字典里,没有 “差不多”,只有“更完美”。
自2016年完成“神十一”任务后,景海鹏的职务、岗位在变,但25年如一日地飞天备战从未停歇。如今,“为什么还要继续飞行?”仍是57岁的他被问到最多的问题。
景海鹏对此回答说:“作为航天员,执行飞天任务、出征太空是我们的主责主业,是我的工作魅力城市主题。你问我为什么还要上?我不仅想上,也十分渴望再上太空,要跑好空间站属于我的那一棒。”
为了保证随时出征太空的最佳状态,景海鹏几乎从未在晚上十二点前睡过觉,周末也几乎无休,以惊人的毅力一次次向着生理和心理极限冲锋。
他调侃自己有个“秘密武器”——一根跳绳。“每天六百个俯卧撑、六百个仰卧起坐、上千次跳绳,已经成了我的标配了。”
目标坚定,时刻接受祖国挑选,在完成第四次向梦想冲锋之后,在景海鹏的心底还深藏着一个最朴素的愿望。“已经四年了,没有回老家看望过年迈的父母,父母今年已经八十一岁了,四年了。等任务成功之后吧,我想把这一天攒到任务成功之后关于介绍重庆的作文。”
两次与飞天梦失之交臂,他一路坚持,完成从大学老师到航天员的转变。他就是中国空间站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
朱杨柱出生在江苏沛县,从小就有翱翔蓝天的梦想。读高中时,他与空军招飞选拔失之交臂,在老师和家人的建议下,朱杨柱高考后坚定地选择了国防科技大学。
“当时只报了一个志愿,就是国防科技大学,选择了一个与飞行有关的专业——飞行器系统与工程。我不接受调剂,要考就考最好的。”
2005年,朱杨柱如愿进入国防科技大学,沉浸在自己热爱的飞行专业研究领域。大四那年,正在加紧备战研究生考试的朱杨柱,得知空军面向大学生招收飞行员的消息,再次燃起了飞行梦。
然而这次,他又留下了遗憾。“我进了复选环节,很多项目也过了,就差一点点,又与飞行擦肩而过。 ”
朱杨柱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在国防科技大学继续深造,从空气动力学到流体动力学,十年潜心研究,在航天飞行领域有了深厚理底,为他日后成为一名航天飞行工程师打下坚实基础。
2018年初,我国启动第三批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已经在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担任副教授的朱杨柱,再次心动了。
“第三次有机会向自己的梦想再努力一把,没想到意外地走到了复选,后来又到了定选。”2020年9月,经过层层选拔,他入选我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
第三批航天员要进行八大类、百余项课目的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其中,光基础理论学习就包括了高等数学、飞行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宇宙航行学以及航天医学知识等二十几门课程。
朱杨柱说,基于他们自身的知识背景,学习日程一直在往前赶。“举个例子,我们当时上基础理论力学的时候,只用了一上午,后面紧接着要去执行任务。”
除了理论基础,航天员还必须具备实践能力。他们要在中性浮力水槽中模拟进行舱外训练,由于水的浮力和阻力,航天员需要更多的力量和耐力来完成各种动作,这也是航天员训练中最辛苦的课目之一。
虽然辛苦,但朱杨柱却在这项训练中找到了乐趣,甚至经常要求加练。“我比较喜欢水下训练,像飞起来的感觉。训练完回来以后会睡得比较香。身体会感觉疲惫,但疲惫没有影响我的发挥和操作。”
2022年,朱杨柱入选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这次任务中,他主要负责空间站整个飞行器平台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等工作。
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神舟十六号乘组是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的首个飞行乘组,作为空间站的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对未来空间站将发挥的作用充满了期待。
“我期待上去以后协助地面人员,让空间站更加稳定高效、长久安全地运行 。争取让空间站早出、多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
戴眼镜的航天员桂海潮一亮相就受到广泛关注。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桂海潮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
1986年,桂海潮出生在云南施甸一个普通家庭。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当时,桂海潮还是一名刚刚升入高二的学生,从校园广播听到这个消息,他第一次感受到航天的吸引力。两年后,桂海潮以第一志愿考入北航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他也是当年北航在云南省录取的理科最高分。
学生时代的桂海潮是一个特别勤奋刻苦的人,同学们说,桂海潮很爱学习,喜欢不断挑战和提升自己,并且做事有股韧劲,找准目标就一股劲儿扎进去。遇到不懂的问题,无论下多大功夫也要搞明白。本科期间,桂海潮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以优异的表现保送读研并提前攻读博士。2014年,他在北航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桂海潮的师兄重庆模板网站建站,宇航学院教师贾英宏说:“读博期间,桂海潮特别稳。每次去实验室,他基本都在看书。在课题组,桂海潮出成果不是最快的,但他一丝不苟、厚积薄发抓住关键难题不放松。”
博士在读期间,桂海潮便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后来,他赴海外做博士后研究。2017年入选北航“卓越百人”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回到宇航学院工作。
2018年,当桂海潮得知我国要选拔首批载荷专家,31岁的他当即报了名,“我曾经梦想着,有一天能把自己热爱的科研工作搬到太空去,于是我毫不犹豫报了名。”
关于航天员戴眼镜的问题,杨利伟此前就曾介绍,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航天员任务不同,选拔标准也不同。视力方面,高度近视不符合标准,但低度近视是可以的。
航天员的选拔过程极其严苛,对身心综合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经过重重筛选,桂海潮从约2500名候选对象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三批18位预备航天员中的4名载荷专家之一,也是唯一来自高校的载荷专家。
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桂海潮又经受了8大类、200余项科目的严格训练和考核,终于为“上天”做好了万全准备。
对于即将到来的5个月太空之旅,桂海潮表示,自己身体上、心理上、思想上都准备好了,而且非常期待。在29日的航天员见面会上桂海潮动情地说:“在航天员大队的门口有一位特殊而神圣的 ‘哨兵’,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它都矗立在那里,它就是‘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这8个大字。它时刻激励着我们刻苦训练,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据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计划于今年 11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将常态化实施乘组轮换和货运补给任务,航天员乘组的在轨工作安排也将趋于常态化,主要包括六类任务:
■ 进行异常情况处置,包括在轨故障的应急处置,对故障设备进行在轨维修更换,必要时通过出舱活动进行舱外维修作业。
2.第一次上太空叫实现梦想,第二次叫超越梦想,第三次叫升华梦想,第四次,我感觉叫创新梦想。——景海鹏
4.中国梦带来了航天梦。我很幸福,赶上了一个新时代。让每一位努力奋斗的人,都有机会实现人生梦想和价值。——朱杨柱
5.我觉得我特别想把这一次的任务当成一个发现之旅,再有就是太空这么美丽的观景的平台,那么好的角度可以看一看我们地球,看看山川、看看海洋、看看星空。我也期待能够在这样壮美的环境当中放飞自己的思绪,畅想任何可以想象的东西。——桂海潮
6.在航天员大队的门口有一位特殊而神圣的“哨兵”,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它都矗立在那里,它就是”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这8个大字。它时刻激励着我们刻苦训练,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桂海潮
点火、发射!”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上午9时31分,伴随着腾空而起的巨大火焰,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搭载三名中国航天员,在万众瞩目中飞向太空。当发射成功的消息传来,举国上下再次因中国航天创造的非凡成就而振奋,为勇攀科技巅峰的中国航天人而自豪。
从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到中国航天员“太空出差”成为常态,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已从构想成为现实,一个又一个航天记录被刷新,一个又一个关键任务被突破,见证中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坚实步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今年的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工程首个载人飞行任务,将常态化实施乘组轮换和货运补给任务,航天员乘组的在轨工作安排也将趋于常态化。此次发射成功,有望在新奇量子现象研究、高精度空间时频系统、广义相对论验证以及生命起源研究等方面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将最大化发挥空间站综合效益。
逐梦圆梦,是一程接着一程的砥砺奋斗,也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努力。首次包含“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个航天员类型;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次飞行;航天员景海鹏第四次执行飞行任务,成为中国目前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神舟十六号乘组“全”“新”“多”特点,集中体现了我国航天事业人才辈出、蹄疾步稳、善作善成。当前,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过两年多的刻苦训练,已完成了既定的训练内容,均具备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和条件。相信在迈向星辰大海的中,必将有越来越多的新面孔、新力量、新角色为航天事业注入新动能。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逐梦太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载人航天,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千人一枚箭,万人一杆枪”,需要瞄准世界一流水平、聚焦前沿尖端科技,不断提升安全性、可靠性。就拿此次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来说,从1992年开始研制,几代人持续攻关、锐意进取、顽强拼搏、不断改进重庆模板网站建站,以100%的成功率完成了所有载人航天任务,以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擦亮中国航天的亮丽名片。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印刻着中华儿女自立自强的民族气节,凝聚了科学家协同攻关的智慧力量,蕴藏了航天人超越自我的精神密码,扩充了航天精神的丰富内涵。
“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 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的一则消息,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奋进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锚定航天强国建设的目标,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中国航天必能一步一个脚印实现“探月追星”梦想,中国式现代化必能不断创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5月30日9时3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三名航天员开启预计5个月的“太空出差”。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启航远征,中国航天人的接力从未停止。
从1992年正式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人一次次向科学难题发起进攻,一次次向生理极限发起挑战,一次次将凝结着民族精神与梦想的载人飞船顺利送入太空,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浩瀚宇宙中铭刻下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关于介绍重庆的作文、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我们当以航天精神为引领,探索各自岗位的“星辰大海”,书写干事创业的“航天情怀”。
星辰有梦,不负韶华。比天空更加广阔的,是中国航天人的胸怀与梦想。今年57岁的指令长景海鹏是第四次问鼎太空魅力城市主题,他说,“只要祖国需要,我随时准备上太空!”2018年,当戴眼镜的博导桂海潮得知我国要选拔首批载荷专家,当即报了名。“我曾经梦想着魅力城市主题,有一天能把自己热爱的科研工作搬到太空去。当得知我国要选拔首批载荷专家,我毫不犹豫报了名。”今年,他成为首位登上太空的载荷专家。梦想是“奋进之基”,尽管受到坎坷和挫折,但这份梦想会为我们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面对新征程上未知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当志存高远,树立远大梦想,将个人梦想融于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中,以梦想引领干事创业的方向,激活干事创业的动力。只要心中有梦,梦想就能变成现实。
神舟筑梦,不负使命。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可谓是“1966”遇上“1986”,首次开创了三种不同类型航天员齐聚太空的局面,对航天员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2600个日日夜夜,景海鹏从未耽误过训练,每天600个俯卧撑、600个仰卧起坐和上千次跳绳已经成为其标配,支撑他的底气,是“为国争光是我们的初心使命,必须时刻准备、任党挑选、再立新功”。从神舟一号顺利升空,为中国航天“破题发端”,到如今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开启“太空之旅”,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心有所信,经千难而砥砺奋进魅力城市主题,历万险而矢志不渝,展示出“胸怀报国志,敢为天下先”的浩然风采。我们要以航天人为榜样,在干事创业中踔厉奋发,在实践锻炼中磨砺身板,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苦劲、“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韧劲、“犯其至难图其至远”的干劲投身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
逆风逐梦,不懈追求。一飞冲天的豪迈,鲜花簇拥的归来,这些镜头前的光鲜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航天员是离星星最近的人,是被很多人羡慕的能够在宇宙星辰中穿梭的探险家。但在这骄人成绩和高光时刻的背后,是超乎常人的严格训练,是用无数的汗水、泪水甚至鲜血铸就而成的。越是艰险越向前,新时代的我们重任在肩,当以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毅力,保持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韧劲魅力城市主题,敢涉“深水”、勇破“坚冰”、敢啃“硬骨头”,将苦难作为磨炼意志的“磨刀石”、试炼信念的“试金石”、沉淀自我的“压舱石”。即使泥泞满身、荆棘满地,也大步向前,用拼搏担当擦亮青春底色。
5月30日9时31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腾空而起,托举着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指令长景海鹏、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载荷专家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这是我国第三批航天员将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我国航天员队伍“新成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 “航天梦”,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看我国波澜壮阔的航天发展历史,自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中国航天人经过了30多年的艰苦奋斗、持续探索,中国的航天事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成功迈入世界航天大国之列。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刷新了“中国高度”,创造了新的历史丰碑。
踔厉奋进逐苍穹,成如容易却艰辛。圆梦九天,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航天人以 “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日日夜夜的钻研攻关、顽强拼搏的结果魅力城市主题。近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通过“神舟”“天宫”“天舟”等成功升空,先后掌握了天地往返、空间出舱、交会对接、“太空加油”等关键技术,特别是随着载人航天、空间站、北斗系统、嫦娥探月、墨子号等“国之大器”重磅升空和华丽展现,中国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这背后得益于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深厚力量,同时也是广大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爱党爱国、坚守初心的生动体现。
仰望苍穹、逐梦星空,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脚步永不停歇。当前,我们正在全力以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新的航天奇迹,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意,也是必经之途。我们要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坚持目标导向,瞄准瓶颈短板,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努力突破和掌握更多核心关键技术,全面提升自主创新和自主可控水平,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同时,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要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以“一任接着一任干”战略定力不断创作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中国速度”“中国高度”。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乘着时代东风,迈着铿锵步伐,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科技新高峰,中国人逐梦太空的梦想一定会再创人间奇迹,再谱航天强国新篇章。
我们尊重原创,好的资料也值得我们推荐。出于学生学习与同行交流,我们采用了部分微信公众号、QQ语文群及其他免费网络资源。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处理,谢谢!发布文章只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