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重庆的作文重庆地摊小吃一条街
与许多在抗战期间内迁的重工业企业不同的是,“特钢”是重庆本土创办的钢铁厂
与许多在抗战期间内迁的重工业企业不同的是,“特钢”是重庆本土创办的钢铁厂。它的前身,为“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四工厂重庆地摊小吃一条街,由四川督军熊克武于1919年筹建,并派员赴美国订购发电机、电弧炉、小型轧钢机及蒸汽锤等设备。
之后的几年,筹建工作因军阀混战而停顿。1922年,川军将领刘湘拟重办钢厂,又因军阀混战而停顿。1931年组织清理委员会,清理已购设备。1934年4月,改清理委员会为重庆电力炼钢厂筹备委员会,选定嘉陵江边磁器口上游的双堰塘为厂址,杨吉辉任委员长,恢复筹建工作。1935年4月破土动工,1937年1月1日,由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接管,改名为“军政部兵工署重庆炼钢厂筹备处”。
1937年1月8日,3吨电弧炉建成投产,生产出西南第一炉电炉钢。从投产至重庆解放的13年累计产钢约3.6万吨,钢材2.4万吨。
抗日战争期间关于写重庆的作文,大批工程技术人员云集重庆,钢厂聘请一批有相当学识才能的冶金技术人员,其中有江子齐、卞云程、杨业晟、杨树棠、李松堂等数十人,他们为钢厂的建设和发展、工艺的拟定重庆地摊小吃一条街、规程制度的建立、人才的培养作出过贡献。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12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军事代表江敏进厂接管。经发动全厂职工艰苦努力,整修设备和厂房,1950年2月3日,电炉炼钢复产关于写重庆的作文,当年产钢2669吨,相当于1949年的生产水平。
1953年后,进行扩建,陆续新建冷拉钢材、精密合金、耐火材料、三炼钢、二轧钢、一薄板、二薄板、锻造、铸造、精锻、冷轧钢带、冷轧板、金加工等十三个生产车间。形成年产钢30万吨、精密合金材500吨、品种比较齐全的特殊钢厂。还曾为国防尖端科技发展试制洲际导弹、通讯卫星、核潜艇和航天工业用钢材,多项成果荣获国家发明奖。
据1989年出版的《重庆特钢志》显示,到1985年,钢厂生产发展迅速,累计产电炉钢481万吨,钢材311万吨,电炉钢年均递增13.4%,钢材年均递增13.6%。上缴国家利税总额9.1亿元,为基建投资累计2.51 亿元的3.6倍。创造了“北有抚顺、南有重特”的辉煌。
如今,在重庆三峡博物馆,镌刻“西南一切工业之母”的建厂石碑和1922年美国制造的250MM轧机,已经作为文物,向人们展示着重庆现代工业发展的历程,诉说着一个特大型钢铁航母的前世今生。
就在《火红的年代》和《金色的炉台》在全国流行的年代,在重庆的坊间,特别是沙坪坝一带,还流行过一首风趣幽默的顺口溜——“小妹小妹快点长,长大好嫁二钢厂;三天一顿肉,五天一个髈”(1950年代,曾经短时间名为“重庆第二钢铁厂”,故民间也将其简称为“二钢”或“二钢厂”,并一直沿用)。
▲1956年4月,朱德同志到重庆特钢视察,陪同视察的有当时的重庆市领导任白戈、鲁大东等人(白东提供)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二钢厂”是响当当的国营大厂,“厂区沿嘉陵江向南北方向延伸,南端抵磁器口刘家坟,北抵井口。南北长3.8公里关于写重庆的作文,东西宽0.3—1.4公里,总面积为4.02平方公里重庆地摊小吃一条街。”(《重庆特钢志》)据出生于1948年的特钢老员工赵金发回忆:特钢厂最辉煌的时代——主厂职工有一万多人,大集体职工有四五千人,退休职工都有一万多人,职工家属有五万多人,除了工厂,还有居民区、学校、医院,甚至还有游乐园……“用当时流行的话说,工厂效益好,工人地位高,当年重庆的女孩很多都愿意嫁到特钢厂。”赵金发退休前曾担任过特钢铁路运输处的党总支,“那时候特钢的企业铁路都有10公里关于写重庆的作文。”原特钢科技情报室工程师何昌良说,上世纪十年代,厂里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技校到职工大学都有,“仅小学就有4所关于写重庆的作文。”
在没有商品房的时代,住房是体现职工福利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据《重庆特钢志》记载:“1981—1985年5年间,全厂进行各种有效措施,新建128634平方米的住房,安排解决了2436户职工的住房问题。同时对70—1型1773户的卫生间加厕所,改善了住户的居住条件。1985年末统计,钢厂共有各类型的住宅786幢,总计建筑面积404127平方米,居住职工9315户,每户建筑面积43.38平方米,使用面积33.5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为6.42平方米。在住房总数中,有地产权属重特的私有住房13915平方米,居住职工387户。全厂计有227座福利设施,建筑面积为41534 平方米。”
如今,老特钢的背影已渐行渐远,但当我们面对这些或清晰或模糊的老照片,依然能够看到特钢及特钢人当年的风采,特别是对于上了点年纪的人而言,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耳畔又回想起《金色的炉台》那荡气回肠的优美旋律。